对症治疗白癜风基金公司频频走马换将
持有人担心自身利益遭殃
低迷的市场氛围下,股民不愿看股,基民不愿看基,相比之下,基金高管频繁变动更受基民关注。从易方达投资总监江作良离职开始,到长信基金成立5年多已换第3任总经理,再到诺安基金成立仅4年多内,3次换帅5次换将,以及最近富国基金“内讧”传闻,凡此种种使基金持有者担心基金公司专业人士的频繁变更会殃及自己。
采访了一些近期更换高管的基金公司和知情人士了解到,目前有基金更换高管的主要原因名曰激流勇退。基金公司拥有稳定的投研团队和管理团队,个人因素影响有限。市场上的传闻扩大化,既伤害了基民的感情,也对基金公司产生不良影响。
个人少有绝对话语权
平稳过渡使影响有限
长信基金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总经理的每届任期是3年,到期换任非常正常。目前公司的总经理曾长期担任公司的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对于整个公司的运营理念和架构都非常熟悉,交接工作非常平稳顺利。”
但是,如果每到换届,基金高管就另谋出路,总会让人猜测,是否有公司内部股权纠纷的嫌疑?
对此,长信基金有关人士表示:“公司的股东持股情况稳定,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没有股权转让,股东对公司很有信心。我们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关系也十分融洽,两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
易方达基金媒体部负责人艾丽群表示:“投研是有一定流程的,公司有制度安排,投资总监离职时,公司的投研会、投委会,还是正常工作的,不会影响到基金业绩。”
“我们的投研团队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平时,也不是投资总监一个人说了算,我们有很多研究员,公司的研究员比市场部人还多。而且公司有备选的股票池,不是投资总监或基金经理自己想买哪个就买哪个的,高管个人的离职,不会引起公司有什么变化。”艾丽群如是说。
对于个人在基金公司中的影响,一位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对基金业绩影响不会太大。一般基金公司不太会依赖于一两个高管。除非高管个人能力非常突出,有特定的人脉、特定的资源,那可能有一定影响,但这样的情况非常少。
如果基金高管同时还兼任基金经理,那可能在投资理念上有一定影响。但基金公司都是团队化的管理,虽然基金经理离职在短期内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因为国内一般基金经理还是主要依靠背后的研究团队,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且基金经理提出离职,有严格的审核过程,并不是说不干就马上不干了,一般会有4到5个月的平稳过渡期,有时会有双基金经理制。
寻找持续超越市场的基金管理人并非易事
那么个人因素到底在基金公司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中投证券基金分析师张宇博士说:“个人风格对基金业绩肯定是有影响的,但不是说基金高管一变动,基金业绩就会发生变化,毕竟基金公司都是拥有整个投研团队和管理团队,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的,个人因素不会那么明显。基民对基金高管变动的关心,可以理解,但是投资者选择基金,最主要的参考还是应该看长期业绩的表现,包括良好业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仅是绝对业绩,也包括在同类基金中的相对业绩比较。如果业绩好,就继续持有它,否则就放弃。”
可是,相对于观察历史业绩,基民更急于知道基金高管变动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基金高管变动是属于投资管理中人的因素,管理者是影响基金业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分析基金中,是要重点考察这一因素。但是,这种影响有时很难在短期内发生作用。管理者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个人认为,短期也要看到一年,三五年以上最好。”张宇如是说。
目前基民们担心的是,本来基民选基金就是将信任交给基金公司,交给基金高管和基金经理,他们人事变动了,若使投资者收益受损,责任谁来负?
对于这个问题,张宇认为:“对于基金的管理者,投资者一般抱有特别期望,例如超越市场,或者超越大多数的同类型基金。但事实上,能够做到并且具有连续性的基金,是很难遇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在监管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票市场的力量要大于基金经理的力量,寻找持续超越市场的基金管理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基金的投资能力和风格是有一定不同,会使业绩产生差异化,所以,投资者还是可以去努力寻找出好的基金,特别是适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基金。”
换届竞聘本是公司常规
知情人为富国打抱不平
对于富国的是是非非,一位从富国离职的知情人士向透露:“最近,大家都批评富国如何乱,是有人夸大其辞。我觉得富国文化很宽容。”
虽然上述知情人士已经离开富国,但提起富国他还是极力维护的,他认为竞聘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制度的进步,富国3年换一届,现在是富国成立9年,所以换届竞聘本是公司常规事项。
他向《华夏时报》解释了富国的规模在去年上不去的3大主因:一是富国的风格不擅长快进快出;二是富国去年在等新批基金,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不停地持续营销;三是富国去年才进入工行、建行等强销售渠道,渠道效应有些滞后。
“富国买入持有”的风格一直是有争议的。比如说,2004年6月25日,富国天益成立,十大重仓股里有多只股票持有至今。但2004年到2006年,富国的这种风格大放异彩,那时候没人去指责富国。去年开始,这种风格下的业绩落后了,大家就开始说富国不好了。我觉得基金公司不怕做不好,怕你不敢负责任,怕你没有自己的风格。敢于多年来如一日,坚持自己风格的基金公司更少。所以我真的觉得如果富国因为这样的负面报道被伤害,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这位知情人士感叹道。
对于富国高管不重营销重内讧的消息,这位知情人士说:“我本身是营销团队的,营销做得不好,为什么可以在某段时间,大家传言基金巨额赎回的时候,有些公司可以一天赎回达1个亿,富国才800万?富国的基金经理平均在富国工作年限4年多,富国的市场团队中,北分的老总、营销总监几乎都是富国成立的时候就到富国的,若是富国内部文化不好,不重视营销,这些人会留下吗?”
谈起富国高管之间的关系,是否有相互制衡、排挤乱象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富国老总从来都是相互配合的,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能够很好地完成就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