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古惑仔,打架之前都会撸胳膊挽袖子,然后把拳头和脖子弄得噼里啪啦地响,觉得简直是示威的最佳手段,帅呆了酷毙了,一下子能把敌人吓尿了。无奈小时候怎么学都学不会,甚是遗憾。
但这个儿时的梦想随着年岁渐长,居然慢慢实现了,即使不刻意向别人示威,偶尔摆一摆头,颈椎居然也会噼里啪啦响;甚至偶尔不经意间一抬胳膊,肩膀就会响;一蹲下去,膝盖也会响;一弯腰,腰也会响。时间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梦想实现得却如此悲凉,到现在,每天如果不让浑身各个关节统统响一遍,我的生活都会觉得黯然无光,我就像一个老旧的机器一般,在启动之后必须要先嘎吱嘎吱运转几下,这是之后能流畅运动的关键。
那关节弹响的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呢?
首先,对于关节弹响的解答,现在众说纷纭,有一派理论认为,弹响是由于骨骼间气泡的破裂而产生的,一旦气泡全部破裂完,即使刻意为之也很难再次产生响声,不过再等20分钟左右等气泡充盈了,又能噼里啪啦了,比如指关节弹响,第一次按压时声音一般十分清脆,但即刻进行第二次按压时则很难再次产生较为清脆的响声,不过这种刻意按压产生的弹响,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其次,关节弹响的另一派解读则是认为是由于骨骼间的摩擦引起的,因为弹响大部分发生在运动刚开始阶段,而运动一段时间或是多次重复之后,弹响就会自然而然消失,比如你久坐不动突然站起来的一瞬间,膝盖可能会产生弹响声,但一旦行动起来了,这种声音就会消失掉。
上面这两种弹响都可以被称为生理性弹响,虽然对弹响的解读有很多种,但有一个观点是被学界完全认可的,那就是,只要弹响时不伴随疼痛,那就不需要太过担心,不会有不良影响;BBC有一部纪录片就是讲,国外一名闲来无事的科学家就60年连续掰响一只手的手指,而另一手则自然不干预,然后60年后都非常健康(命不长做不了科学家),以个例打破了装逼型弹响会引起关节炎的说法。
所以如果想要刻意装作很酷的样子天天晃脖子掰手指的,也不用担心有什么损伤风险产生,自己开心就好;而那些冷不丁动一下冒出来的声音,只要是有弹响但不伴随痛感,可能也只是是关节附近韧带比较紧张引起的骨骼摩擦的响声,只要对相关环节进行简单运动和牵拉,放松关节附近韧带,就能缓解了。
但是时不时冒出的弹响的声音确实只会让你自己爽,别人都会觉得很烦,所以还是私下里偷摸进行就好!
不过,如果弹响时伴随痛感尤其是刺痛,那可能就是由于炎症引起的病理性弹响,这时候就建议及时就医诊断哦,不要不当回事而耽误了伤情。
总之,只要不疼,有弹响也不用怕,如果伴随疼痛,再轻微也要引起重视!小时候的你也喜欢掰手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