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疗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每次张嘴会有声音作响,还偶有疼痛呢 [复制链接]

1#

今天我们科普一个叫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名词。那么在认识这个名词之前,先纠正下大家误以为的一件事情——颞下颌关节脱位,这个名词是大家俗称的“掉下巴”,是指髁突脱出关节之外,而不能自行恢复的情况,按部位可分为单侧和双侧脱位,按性质又可分为急性、习惯性、陈旧性脱位。不过今天我们说的不是“掉下巴”,但说的内容还是跟颞下颌关节有关系。

认识这个名词前,大家先自查下自己最近有没有频繁出现这样的问题——张嘴吃东西时,会出现耳朵前面疼,而且嘴张的越大越疼;而且伴随有时还吃不了硬东西,一吃硬的东西就会出现疼痛的现象;常见现象还包括吃东西时能听见耳边咯嘣咯嘣的响声。那么这到底是咋回事?存在着什么原因?

如果你发现有这种类似的情况,可能说明患上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01颞下颌关节究竟在哪里?

先来看一下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下面的髁突,也就是下巴组织中的部分骨头;一个是上面的关节窝,球窝关系就是这两者形成的。至于中间叫关节盘的是一块有弹性的软骨(如下图)。

大概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看下图)

那么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即在做张口运动时,关节出现旋转和滑动两种方式。

小张口时,主要是旋转(看下图)

大张口时,就成了滑动(看下图)

关节盘在关节运动时有相应的运动和形变

如果出现张闭口过程中耳朵前面有声响发出,就说明关节盘没有在张闭口运动过程中发挥作用。当关节盘在不正常的位置就会出现弹不回去,致使嘴巴张不开的情况(如下图)。

而图中的髁突,就是因为不正常的关系,出现了疼痛症状(如下图)

重点:反复发作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会引起关节韧带柔韧性下降,关节稳定性差,两侧关节不平衡,附着的肌肉会出现肌张力的差异,但症状会随时间进展而加重。

02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什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此病症高发于青壮年,并且女性发病率较高。而且该病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位居在龋齿、牙周病和牙齿畸形之后的口腔科疾病第四名。

一般情况下早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症状轻微,容易出现患者忽视的现象。但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慢性疼痛或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03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危害?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危害在于不仅限于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还可能影响头部、颈部和肩部肌肉。病症的一般表现常出现为关节疼痛、咀嚼肌疼痛、头痛、关节杂音、关节绞索(意思就是开口运动时会出现卡顿)以及张口受限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还可造成关节慢性伤痛或活动困难,以至于会影响说话、饮食及吞咽,继而影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其严重性可想而知。

04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分类?

临床分类分型包括:咀嚼肌紊乱疾病;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类;骨关节病类。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都是怎么回事!

1、咀嚼肌紊乱疾病:

咀嚼肌紊乱疾病一般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展的早期功能变化阶段,患者通常的疼痛与咀嚼、吞咽以及说话等功能活动有关,有些患者可出现特定方向的放射性疼痛,如头部或颈肩部等。该阶段颞下颌关节的盘髁关系可能仍保持正常,X线及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均较难发现明确的病理性变化。在早期的咀嚼肌紊乱病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的酸胀、疼痛,下颌运动受限。患者常发生急性的咬合紊乱,主要是由于肌肉疼痛障碍引起下颌静息位置的改变,导致牙齿接触时咬合位置的改变,另外可伴有关节区的疼痛。

2、关节结构紊乱疾病:

盘髁关系异常——关节盘的可复性前移位及不可复性前移位是盘髁关系异常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因为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临床就诊率不高。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大多只表现为开口及闭口过程中的弹响,多数患者并不伴随其他相关临床症状。但在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发生的初始阶段,患者常出现关节区疼痛、阶段性开口受限及咀嚼肌疼痛。当患者的可复性盘移位发生后,多数患者的相关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只出现开口及闭口过程中的弹响。而在由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向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关节盘绞锁症状,急性期表现为严重的张口受限及关节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需进行相关治疗;另有部分患者可能经过自身的下颌运动或关节区的按摩,恢复正常的下颌运动,并且弹响消失,造成症状消失的假象。关节盘的内外侧移位可单独发生或者与关节盘前移位伴发,也可出现张闭口过程中的弹响及关节区或咀嚼肌的疼痛。

关节动度异常又分为关节动度减小和关节动度过大。动度减小——由于炎症或外伤因素激发的关节韧带纤维化、髁突粘连甚至关节强直等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张口度,影响患者的进食及咀嚼功能,从而影响消化。髁突的粘连或强直如发生在幼年或者生长发育期,则会严重影响髁突的发育,导致下颌升支高度的严重不足、小下颌畸形或者前牙开,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及口腔功能。动度过大——开口度过大或者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是由于关节周围韧带的松弛或者开颌肌群的运动过度,如出现急性的颞下颌关节脱位,则导致患者的剧烈疼痛,无法闭口,医院行颞下颌关节复位术;如果已出现习惯性脱位,则常需患者在大笑、打哈欠等情况下用手进行辅助,防止下颌脱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3、炎性疾病类:

关节内无菌性炎症包括滑膜炎可引起关节上下腔内积液,引起关节区的疼痛,颌位也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

4、骨关节病类:

退行性骨质改变——临床上发现髁突退行性骨质改变一般表现为关节软骨和关节盘的形态变化和磨损,关节软骨下层骨质出现增厚或发生改建。患者一般曾经历关节弹响、摩擦音或下颌功能运动疼痛。

骨关节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髁突退行性骨质改变较为严重的一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关节软骨的破坏及髁突软骨下骨的吸收。骨关节炎可能是关节盘移位、关节退行性变等多种关节疾病的最终常见发展结局。

05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原因有哪些?

1、错误的咀嚼习惯:

患者可能在日常进食主食或零食过程中,有单侧咀嚼的错误习惯。颞下颌关节作为负重关节,在每次进食咀嚼的过程中都会有轻微磨损,尤其是咬硬物造成的磨损更大。

一旦患者有不良的习惯,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加重关节的负荷,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疾病。

2、不正常的咬合关系:

这里说的不正常咬合关系既包括已经造成的牙齿过度磨耗、牙齿不良修复体、牙齿畸形等,也包含诸如“咬牙切齿”这样的坏习惯,当时不是成语里的那个意思,而是说患者可能经常紧咬着牙或者在不说话的时候,上下牙齿受力接触,关节肌肉得不到有效休息,始终保持紧张状态。

我们下颌的运动都是靠咀嚼肌运动来控制,如果患者一直维持上下牙齿受力接触,会发生关节运动紊乱,这主要是积累的细微损伤诱发的。

3、精神压力大:

这个要解释为精神长期紧张或者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群,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不起眼其实有危害的小动作,就比如紧咬着牙、耸肩、脖子前伸等等。这样肩膀脖子和咀嚼肌都会频繁的出现紧张状态,导致发生相关的问题。

4、颈椎姿势不良:

这就要说说坐姿问题了,准确的说“低头族”是高发人群。主要是现代人的工作环境经常需要面对电脑或手机,会致使出现长时间的低头坐姿问题。这会导致在头前伸的情况下,舌骨周围的肌肉会牵拉下颌骨,影响到下颌关节的运动轨迹。

06如何缓解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呢?

先说缓解:

一般大多数人的症状只是错位、声响这样的问题,平日里可能不影响生活。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了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不改善错误咬合关系、不纠正咀嚼时的坏习惯和错误坐姿,那么会加剧关节疼痛的可能性,以至于到了张不开口的地步。因此对于早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人,一是要保证休息质量,二是要解决或纠正错误不良习惯,三是一定要杜绝咬硬物,四是轻度患者要避免打哈欠时大张口,尽量用手托着下巴。

再说治疗:

如果是牙齿问题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紊乱,一是要拔智齿,二是要修复咬合不好的牙齿、三是补上缺失的牙,四是正畸咬合不齐的牙齿,尽早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

07如何避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1、尽量消除一切不利的精神心理因素。

2、避免开口过大造成关节扭伤,如打哈欠、大笑;正常的张口范围在3.7厘米~4.5厘米之间,大约相当于本人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并拢后的宽度。平日生活中打哈欠、吃过大块食物都有可能出现过大张口,长期可能造成“挂钩”周围韧带松弛,甚至下巴脱臼。

3、纠正不良咀嚼习惯,勿食硬、粘等食物。

4、消除有害刺激,如治疗牙周炎,拔除阻生齿,修复缺失牙,矫正错合等。

5、避免外伤,主要包括下巴撞击、双侧耳屏前的撞击。

6、冬季时注意面部防寒保暖。双侧耳屏前区域,可以戴耳罩或帽子盖住耳朵。

7、避免刻意玩弄下巴。

8、避免偏侧咀嚼。长期使用一侧牙齿咀嚼,长此以往会加重“挂钩”负担。

9、避免不良姿式。包括托腮听课看书,长时间伏案,趴桌子睡,挤压下颌等。#健康科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