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关节病变。
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于“痹证”、“骨痹”等证范畴,多是由于肝肾阴虚复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致。
△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郑全成
与主持人欣怡
病因病机
从临床患者的发病年龄,原因、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来看,认为应冠以“骨疣”更为贴切,不应单从外邪立论,更不可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要治疗方法。因为骨关节炎的发病多是由于患者年高体衰,骨弱肌肤盛(体重增加),肝肾精血亏损,筋骨失养加之外力因素如强力劳动、久行站立及扭伤等,导致筋骨失养加剧、血瘀气滞,或湿热下注引起复重的关节疼痛或肿胀,久之则成为有形之骨疣。本病的病位于筋骨,与肝肾关系密切。其病机概而论之有虚(精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瘀)、湿(内湿)、热(湿热)因。病性为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气滞血凝湿阻为主,缓解期以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本虚为主。其基本的病机为血气滞湿阻。
辨证治疗
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肝肾亏损、筋肾失养,外力诸因,致血瘀气滞,不通则痛,故两膝关节疼痛剧烈,刺痛,痛处不移;血瘀于关节;“血不利则为水”,可有关节积液;劳力负重使精血更亏,滞更甚,故而劳后痛重;骨疣摩擦,可闻及“喀喇”声。舌脉为血气滞兼有阴虚之象。治以清热解*,活血止痛。
针灸取穴:犊鼻、足三里、三阴交、内关、肾俞、太溪等穴为主穴。
方药:采用骨疣汤加减;夏枯草18克、王不留行15克、皂刺9克、红花9克、金银花24克、独活15克蒲公英18克、白芍30克、赤芍12克、生甘草9克、青风藤30克、香附12克、玄胡12克。
湿热盛,痹阻骨节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积液,伴疼痛、灼热,周身困乏无力,下肢沉重酸胀,舌体胖,边见齿印、舌质红、苔*腻、脉象滑数。本证多因年高体衰、骨弱肌肤盛、多湿、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故关节肿胀、积液;下肢负力、湿伤于下,故下肢肿胀疼痛。舌脉为脾虚湿盛,湿热蕴结之象。治以利湿解*,清热通络。
针灸取穴:犊鼻、足三里、阴陵泉、曲池、内庭、太溪等穴。
汤药采用四妙散(*柏、苍术、怀牛膝、薏苡仁)加味。
急者缓其病,缓者补肝肾。骨疣病的发症是一个隐匿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可无异常表现,只有在年高体衰或外力(关节软骨的损伤、扭伤、劳损、负重、体重增加等)的作用下,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才表现出来,发为骨疣病。因此,骨刺的大小并不与病情成正比,即患者的关节症状突出,但骨刺的病变过程度可能很轻;患者的病变程度很重,但关节可能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目前,中西医没有一种能根治的方法,但是中医针灸中药可以通过各种治疗缓解急性期的症状、体征,解除患者的痛苦。骨疣汤清热散结、治血止痛,仅治标。当患者在缓解期应注意应用滋补肝骨,填精补髓的药物,如龟板胶、鹿角胶、熟地、杜仲、川牛膝、枸杞子等,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丸。或者用艾灸足三里穴和犊鼻穴。
注意事项:患者在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量,避免强力劳动,久行站立,远行及剧烈的体育活动等,防止关节内温度升高加重滑膜的炎症。平时应注意保暖及进行膝关节周围肌群的锻炼(深蹲)。
专家介绍
郑全成,三亚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世界中联专业(工作)委员会手法、传统疗法分会理事:参与课题两项,先后在国家及省级发表论文十余篇。
擅长针药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中风后遗症、面瘫、胃脘痛病、妇科产后诸病、前列腺炎等疾病:正脊手法治疗各类关节疼痛疾病。
《健康三亚》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16:00-17:00
参与方式:
1.问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