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疗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不能太心急
TUhjnbcbe - 2021/1/24 8:02:00

最天使医生-医生的小助手

愿疾病远离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1

今日,风湿免疫科病房就来了一位病人,指认类风湿关节炎让她的日子过得异常痛苦!

我今年61岁,多关节肿痛37年,全身大小关节又肿又痛,用了一些“独门偏方”,没有一点效果。现在双手已经畸形了。

详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孙阿姨被病痛的折磨的这些年里,一开始只是右手第四近端(或者远端)指间关节,吃了一段止痛药后,时好时坏。后来肿痛的关节越来越多,早上还伴随僵硬,也口服过“激素”治疗,倒是能缓解疼痛,但是关节病变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双手关节“纽扣花”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表示这个“锅”它背了,并且还拿出了诊断标准。

注:ACR=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RF=类风湿因子;CCP=环瓜氨酸肽;ESR=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6分以上可确诊RA,小于6分目前不能确诊RA,但患者有可能在将来满足诊断标准,需密切观察。

判断RA活动性的指标包括疲劳的程度、晨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程度以及炎性指标(如ESR、CRP)等。临床上可采用DAS28等标准判断病情活动程度。

再看看孙阿姨的检查结果:

检查:血沉(ESR)54mm/h(0-20)

C反应蛋白(CRP)6.57mg/dl(0-0.8)

类风湿因子(RF)26.8IU/ml(0-2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U/ml(0-18)

我们再看看医学上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受累。

实验室检查:RA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IgG、IgM、IgA升高,多数患者血清中可出现RF、抗CCP抗体

2.3影像检查。

X线检查:双手、腕关节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或脱位。

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近年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RA的诊断中。MRI可以显示关节炎性反应初期出现的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和轻度关节面侵蚀,有益于RA的早期诊断。

关节超声: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腔、关节滑膜、滑囊、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能直观地检测关节组织内血流的分布,反映滑膜增生的情况,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最后我们可以诊断的是孙阿姨确实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其实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

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和其他治疗等。

01

一般治疗

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2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NSAIDs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主要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硫唑嘌呤等等。

临床上对于RA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DMARDs。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2种或2种以上DMARDs的联合应用。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生物制剂可治疗RA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l和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TNF—α拮抗剂:该类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与传统DMARDs相比,TNF—α拮抗剂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性好。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IL一6拮抗剂(tocilizumab):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在重症RA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的患者,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中药制剂:主要包括雷公藤及白芍总苷等。

03

外科治疗

RA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RA,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遵从医嘱,根据医生给的方案治疗,不要听信“独门偏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对具有多关节受累、关节外表现重、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和HLA-DR1/DR4阳性,以及早期出现骨破坏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大多数RA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可以临床缓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不能太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