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的膝盖都会‘预报’天气了,每当天气变化,降温、下雨、阴天时,膝关节疼痛就来了。”近日,60岁的张先生因为忍受不了膝关节疼痛来医院骨伤疼痛科就诊,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张先生患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对症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中老年人步履蹒跚,上下楼膝盖疼痛难忍,甚至出现O型腿,实际上这大多是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医院骨伤疼痛科主任孟召武表示,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全身性疾病。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一般认为骨性关节炎与衰老、创伤、炎症、代谢障碍及发育障碍和遗传等因素有关。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的人有骨性关节炎症状,7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80%、女性90%有骨性关节炎的症状。
孟召武主任介绍,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过度劳累、久处于阴冷潮湿环境中有关,女性爱穿高跟鞋也是一个诱因。“关节疼痛和压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短暂的晨僵,活动后缓解,剧烈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缓解。”孟召武说,进展期表现为活动时伴有疼痛,而晚期表现为持续疼痛,以夜间为重。病程进展缓慢,常累及多个关节,主要体征为关节肿大、触痛、活动时有关节摩擦声响,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当累及髌股关节时,主要表现为上下楼梯时出现膝关节疼痛,下蹲或站起时出现疼痛,下蹲困难。由于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负重关节,要承担全身的重量,最容易损伤,因此是骨性关节炎最高发的部位。
虽然生活中很多老年人被骨性关节炎折磨得苦不堪言,但是他们认为那是“上了岁数应该得的病”,只是忍受疼痛,并未进行规范化治疗。孟主任指出,骨性关节炎是一个渐变性的发展过程,如果不进行规范化治疗,病程进展严重甚至会导致整个关节的退变。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本着能保守不手术,能微创不开刀的原则,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孟主任介绍说,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和中期的患者以保膝治疗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做关节置换。患病初期,无软骨损伤或者轻度损伤,可以采用手法推拿,理疗,关节腔注射臭氧、玻璃酸钠,菱形阻滞等办法来治疗;中期则根据病情采用关节镜微创等治疗手段(单纯半月板损伤Ⅱ°可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半月板损伤并轻度內翻,可采取关节镜+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终末期,磨损严重、力线改变明显,可采取关节置换(单髁置换、全膝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要控制体重。减轻体重可以大大减轻负重关节的负重,减缓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化。其次,科学运动。很多患者存在着“膝盖要省着用,有了关节炎要少运动”这样的误区,对此,孟主任表示,患上关节炎仍有必要进行科学的锻炼,不锻炼会使大腿肌肉(股四头肌)萎缩,直接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关节间的摩擦加剧,骨性关节炎进展更快,疼痛也越来越明显,患者因此更不敢活动。
最后提醒市民朋友,50岁以后,膝关节多少都会有一些磨损的情况,此时要避免在坚硬水泥地上跑步、跳绳、下蹲、蛙跳等加重对膝关节的磨损的运动。对于膝关节损伤的患者,40岁以后就要特别注意,可以进行散步、游泳、骑车等中、低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并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拉伸。
—